击败鹰城飞机的关键在于掌握外围军事区的战术控制。军事区是瓦解鹰城防御的核心突破口,优先攻占左中或右中军事区能够建立战术支点。每个军事区可建造三座四级炮塔,需调整炮塔位置使其射程覆盖鹰城内的重型坦克和战斗机。将敌方重型坦克引诱至炮塔射程边缘集中消灭是基础操作,后续需使用战斗机处理空中单位。避免一次性投入全部部队,应采用分批消耗策略降低战损。
攻打鹰城前必须确保已占领周边15级城市作为前沿据点,否则难以突破核心区域且会造成严重兵力损失。基地与鹰城的距离直接影响战术执行效率,若距离较近可采用双线操作同时攻打两个军事区。资源管理方面需提前储备充足钢铁和石油,保证爆兵时不会因资源短缺中断攻势。重型坦克与工程车的配比建议保持在3200:2800左右,反坦克单位和远程火炮是主力兵种选择。
空中优势的争夺需要针对性克制敌方战斗机和轰炸机。侦察兵或无人机必须提前探查敌方空中单位部署,优先摧毁喀秋莎火箭炮等远程威胁。当炮塔无法直接攻击鹰城内目标时,可采用风筝流战术,通过军事区之间的穿叉走位逐步消耗敌方。若条件允许,应与队友协同作战,分工负责地面推进和空中压制,多人配合能显著降低战斗难度。
速战速决是基本原则,持久战会导致士气持续下降,需及时撤回低士气部队休整。攻克首个军事区后应转向相邻区域扩展优势,形成交叉火力网。重型坦克残骸和击落的飞机可回收获取额外资源,但回收操作需在安全区域进行。最终占领阶段需要保留800人以上的机动步兵执行占领任务,同时防范敌方残余空中单位的反扑。
战术灵活性体现在对地形和废弃建筑的利用上。森林地形可增强炮兵单位的攻击力,城镇废墟能作为临时掩体。根据战场变化及时调整兵种组合,防御战侧重坦克与歼击车配合,攻城战需加入攻城车破坏炮塔。科技研究应优先提升经济产能和关键兵种属性,确保长期作战的可持续性。加入活跃联盟可获得高级军备支援,但核心战术执行仍需依靠独立作战能力。
立即在占领区域部署防空设施预防反攻,同时将资源点纳入控制范围。新获得的制空权可用于侦查周边潜在威胁,但需避免过度扩张导致防御空虚。被摧毁的敌方建筑中可能藏有特殊道具,系统搜索这些区域有时能获得意外战术优势。整个作战过程需保持耐心和纪律性,任何冒进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。